好上學,職校招生與學歷提升信息網。

分站導航

熱點關注

好上學在線報名

在線咨詢

8:00-22:00

當前位置:

好上學

>

職校資訊

>

招生百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考大綱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大綱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5-04-03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自學考試大綱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 制定

  大綱前言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鼓勵自學成才,我國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 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一種高等教育形式。應考者通過規(guī)定的專業(yè)考試課程并 經思想品德鑒定達到畢業(yè)要求的,可獲得畢業(yè)證書;國家承認學歷并按照規(guī)定享 有與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同等的有關待遇。經過 40 多年的發(fā)展,高等教育自學 考試為國家培養(yǎng)造就了大批專門人才。

  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規(guī)范自學者學習范圍、要求和考試標準的文件。它是按 照專業(yè)考試計劃的要求,具體指導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國家考試及編寫教材的 依據。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新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出臺,科技成果不斷涌現(xiàn),原 大綱中有些內容過時、知識陳舊。為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制 度、質量評價制度改革,使自學考試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各專業(yè)委員會 按照專業(yè)考試計劃的要求,對原課程自學考試大綱組織了修訂或重編。

  修訂后的大綱,在層次上,本科參照一般普通高校本科水平,??茀⒄找话?普通高校??苹蚋呗氃盒5乃?在內容上,及時反映學科的發(fā)展變化,增補了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近年來研究的成果,對明顯陳舊的內容進行了刪減,以更好 地指導應考者學習使用。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

  2024 年 8 月

  大綱目錄

  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考核目標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 緒 論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第二章 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第四章 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及本質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趨勢

  第六章 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

  第七章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附錄:參考樣卷

  大綱后記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個專業(yè)的公共必考課, 是為培養(yǎng)和檢驗自學應考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運用能力而設置 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自學 應考者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化 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加深對中國 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成果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增強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好其他各門課程提供方法論的指導。

  二、課程目標

  課程設置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以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始終堅持馬 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 重點,以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主線,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著重學好 唯物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觀點,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 素的觀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 發(fā)展要求的觀點,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觀點,階級的觀點,資本主義一定要被社 會主義所代替的觀點,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人類最高理想的觀點等。要把馬克思主義 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當作一個整體來把握。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 原則,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特別是能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建設面臨的各種問題。

  三、與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自學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課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 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思想道德與法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課是其他四門 課的理論基礎,學好這門課為學好其他四門課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學好 其他四門課為學好這門課奠定必要的實證知識的基礎。學習這門課應具備中學各 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并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有一 定了解。

  四、課程重點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認識的 本質和兩次飛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切從實

  際出發(fā);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與發(fā)展;階級斗爭及其在階級社會 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 線;商品二因素;貨幣的產生和本質;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 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剩余價值的兩種生產方法;資 本積累的本質;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和資本周轉;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平均利潤的形成 和剩余價值的分割;壟斷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發(fā)展和實質;經濟全球化在 當代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和影響;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 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 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類社會歷史必然發(fā)展到共產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 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

  Ⅱ 考核目標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規(guī)定 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四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如下。

  識記 ( Ⅰ ) :要求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規(guī) 律和基本論斷。

  領會 ( Ⅱ ) :要求在了解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論斷的基礎 上,掌握上述相關內容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簡單應用 (Ⅲ):要求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釋和論 證某種觀點。

  綜合應用(IV):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特定的歷 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背景,分析有關社會現(xiàn)象或現(xiàn)實問題,對這些理論 問題或現(xiàn)實問題做出正確評價。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

  緒 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緒論的核心是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及基本特征。在當代,馬克思主 義在世界范圍內仍然發(fā)生著重大影響,煥發(fā)著青春活力。學習緒論,要了解馬克 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 展;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 成果;理解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fā)展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與時俱 進是它的理論品質,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它的最高社會理想;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不 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要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在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要了解現(xiàn)今時代 向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新的研究課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二、課程內容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2.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

  3.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識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 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

  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簡單應用:結合實際說明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綜合應用:結合實際說明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

  2.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

  識記: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

  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性。

  簡單應用:結合實際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綜合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是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

  3.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領會: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

  簡單應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

  綜合應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

  四、本章重點

  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條件、直接理論來源和自然科學前提; 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馬克思 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學習這一 章,要了解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實踐是人與世界 關系的基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與人的實踐活動相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 要深刻理解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以及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環(huán)節(jié);要明 確規(guī)律的特點以及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的區(qū)別;要掌握意識的本質及其能動作用; 深刻理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辯證關系、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 系。

  二、課程內容

  1.物質世界和實踐

  2.物質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

  3.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物質世界和實踐

  識記:世界觀;哲學;一元論;二元論;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可 知論和不可知論;運動和靜止;時間和空間;實踐的本質;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 形態(tài)。

  領會:哲學基本問題;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絕 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關系;承認事物相對靜止的意義;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 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關系;實踐的基本特點;實踐的 基本形式;我們所把握的物質世界是與人的實踐相聯(lián)系的物質世界。

  簡單應用: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物質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

  識記:聯(lián)系;新事物和舊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內因和外因;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質、量、度;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 和現(xiàn)實性;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xiàn)象。

  領會:聯(lián)系的客觀性;聯(lián)系的普遍性;聯(lián)系的多樣性;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fā)展觀;對立統(tǒng)一 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關系;肯定和否 定的辯證統(tǒng)一。

  簡單應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掌握事物的度的意義;原因 和結果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必然性和偶然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可能性和現(xiàn) 實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內容和形式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本質和現(xiàn)象關系的 原理及其意義。

  綜合應用: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 及其現(xiàn)實意義;“兩點論 ”和“重點論 ”統(tǒng)一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量變和質變 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辯證否定觀的內容及堅持辯證否定觀的意義;事 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統(tǒng)一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

  3.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識記:規(guī)律;意識;意識的能動性。

  領會:規(guī)律的特點;意識的起源;意識的本質;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

  簡單應用:物質和意識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綜合應用: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辯證統(tǒng)一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

  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識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領會:黨的思想路線。

  簡單應用:結合實際說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綜合應用: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說明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辯證的統(tǒng)一。

  四、本章重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物質的根本屬性和物質運動的存在 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唯物辯證法的 總特征;兩種根本對立的發(fā)展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質 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世界聯(lián)系與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和 社會規(guī)律;意識的起源、本質及能動作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辯 證關系;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二章 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闡述認識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這一章,要掌握實踐在認識中的 決定性作用;理解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明確認識的本質;深刻理解 認識的辯證過程以及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弄清真理和謬 誤的含義及二者的關系,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關系;深入理解實踐是檢驗真 理的唯一標準以及真理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弄清真理與價值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明確認識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 路線。

  二、課程內容

  1.認識的本質

  2.認識的辯證運動

  3.真理和價值

  4.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認識的本質

  識記:認識主體的含義;認識客體的含義。

  領會: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 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主體的特 點;認識主體的結構;認識客體的特點;認識客體的性質;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 的關系;認識的本質;唯物論的反映論和唯心論的認識論的對立;可知論和不可 知論的對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能動的反映論和舊唯物論的機械的反映論的對立。

  綜合應用:認識的本質及其理論意義。

  2.認識的辯證運動

  識記:感性認識的含義和形式;理性認識的含義和形式。

  領會:感性認識的特點;理性認識的特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反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 飛躍;整個人類的認識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

  簡單應用: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3.真理和價值

  識記:真理;謬誤;真理的絕對性;真理的相對性;價值的含義;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領會:真理和謬誤的關系;真理的客觀性;邏輯證明在認識和探索真理中的 作用;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及其相互關系;真理與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真 理的價值表現(xiàn)在它的功能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和內容。

  簡單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及其現(xiàn)實意義。

  綜合應用: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

  4.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tǒng)一

  識記:思想路線。

  領會: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

  簡單應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群眾路線的一致性。

  綜合應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四、本章重點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認識的本質; 認識的兩次飛躍及其意義;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真理及其屬性;實 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切 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學習這一章,要掌握社會的基本結構, 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了解社會形態(tài)劃 分法和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規(guī)律,弄清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深刻理 解社會發(fā)展的各種動力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正確理解人的本質及人與社會的 關系,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 工作方法;正確評價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二、課程內容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

  2.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

  識記: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存在;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社會意 識;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形式;意識形態(tài);非意識形態(tài);個體意識;群體意識; 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經濟社會形態(tài);技術社會形態(tài)。

  領會:地理環(huán)境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生產 方式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 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生產力系統(tǒng)的要素;生產關系體系;三種社會形態(tài)劃 分法和五種社會形態(tài)劃分法的關系。

  簡單應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生產資料所有 制形式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的觀點及其現(xiàn)實意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 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政治上層建筑與觀念上層建筑的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 實意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現(xiàn)實意義;黨的十九大 以來進行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特點。

  綜合應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及 其現(xiàn)實意義;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發(fā)展要求的規(guī)律及其現(xiàn)實意義;社會歷 史發(fā)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的統(tǒng)一 性和多樣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2.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

  識記:階級的實質;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領會: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之間的關系;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社會革命的根源;社會革命的類型;社會革命的形式;社會革命在社會發(fā)展中的 作用;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的區(qū)別;社會改革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當前中國改 革的全面性。

  綜合應用:結合我國實際說明社會主義社會改革的特點;結合我國改革的實 際說明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結合我國當前改革的實際說明改革、發(fā) 展、穩(wěn)定的關系。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識記:人民群眾的含義和構成;普通個人;歷史人物;杰出人物。

  領會:在歷史創(chuàng)造者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歷史唯心主義的兩個主要 缺點。

  簡單應用:結合實際說明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結合實際說明無產 階級領袖的歷史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及其現(xiàn)實意義;堅持無產階級政 黨的群眾路線及其工作方法的現(xiàn)實意義;正確認識和評價無產階級領袖的作用。

  綜合應用:正確評價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堅持 黨的群眾路線的現(xiàn)實意義。

  四、本章重點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社會形態(tài)的 劃分;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與發(fā)展;階級斗爭及其在階級社會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

  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 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及本質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分析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及其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學習本章, 要把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形成的歷史過程;了解商品是 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通過對商品經濟的分析,掌握勞動價值理論,從而為分析 剩余價值理論打下理論基礎;要認識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主義生產 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本家通過雇傭勞動制度,實現(xiàn)了價值的增殖;要明 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社會化的大工業(yè)生產為物質技術基礎的,了解社會化生 產的形成以及在當代科學技術革命推動下生產社會化的發(fā)展;要把握資本的流通 理論,資本只有在流通運動過程中,才能源源不斷、順利地生產出剩余價值;要 了解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各種具體形式,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出來的全部剩余價值, 要在資產階級各個集團之間進行分配;要了解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適應的資本 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把握其基本內容和階級本質。

  二、課程內容

  1.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3.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4.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

  識記:使用價值;價值;具體勞動;抽象勞動;貨幣;價值規(guī)律;資本原始 積累;產業(yè)革命。

  領會: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商品二因素;勞動二重性;貨幣的產生;貨幣 的本質;貨幣的職能;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產生。

  簡單應用:商品二因素與勞動二重性的關系;貨幣的本質和職能的發(fā)展變化; 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要求。

  綜合應用: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及其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在私有制商品經濟 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識記:勞動力商品;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增殖過程;絕 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余價值率; 資本有機構成;資本積累;相對過剩人口。

  領會: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 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資本的本質;資本積累的必然性;資本積累的歷史作用和歷史 趨勢。

  簡單應用:勞動力商品的特點;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剩余價值 兩種生產方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資本積累的實質與后果。

  綜合應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與超額剩余價值生產及其相互關系。

  3.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識記: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資本周轉;周轉時間;周轉速度; 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單個資本;社會資本;社會總產品;利潤;平均利潤;商 業(yè)資本;商業(yè)利潤;借貸資本;利息;銀行資本;銀行利潤;地租。

  領會: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生產時間和流 通時間;生產資本的構成;社會總產品及其分類;社會總產品的構成;資本主義 再生產的比例關系;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商業(yè)資本的本質和職能;借貸資本的 形成;借貸資本的本質;利息的本質和來源;資本主義農業(yè)中剩余價值分配的特 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再生產的周期性。

  簡單應用:資本循環(huán)與價值增殖;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社會資本再生 產的實現(xiàn)問題;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水平的決定;資本主 義銀行及其職能;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綜合應用: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平均利潤的形成與本質; 商業(yè)利潤的來源。

  4.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

  識記: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資本主義政黨制度;資本主義的普選制度; 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

  領會: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的內容;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資本主義的民主 制度;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及其本質。

  簡單應用:資本主義的“三權分立 ”制度;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 德觀;利己主義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

  綜合應用: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進步性 和階級局限性。

  四、本章重點

  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商品二因素與勞動二重性的關系;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及其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貨幣的產生、本質和職能;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 盾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表 現(xiàn)形式及其作用;貨幣轉化為資本;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生 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資本的本質;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 劃分及其意義;剩余價值的兩種生產方法及其聯(lián)系與區(qū)別;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與 超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資本積累的實質、后果、歷史作用和歷史趨勢;產業(yè) 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和三種職能形式;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社 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實現(xiàn)和比例關系;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平均利潤的形成與本 質;剩余價值分割的具體形式;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資本主義的政 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進步性和階級局限性。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趨勢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大體可分為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 段。自由競爭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政治制度和經濟運行基本規(guī)律的原 理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也是適用的,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又有其不同于自由競爭 階段的社會經濟特征。學習本章主要應掌握的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壟斷 資本主義階段的社會經濟特征及其發(fā)展變化、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以及資本主 義的歷史趨勢和歷史地位。通過本章的學習,要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 主義發(fā)展進程的基本原理,正確理解和認識壟斷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特征和實質。

  二、課程內容

  1.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

  2.經濟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

  識記:壟斷的形成;金融資本;金融寡頭;資本輸出;國際壟斷組織;國家 壟斷資本主義。

  領會:壟斷和競爭;壟斷利潤及其來源;壟斷組織的形成與發(fā)展;國家壟斷 資本主義的實質。

  簡單應用: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二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發(fā)展 的原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

  綜合應用:壟斷資本主義基本經濟特征的發(fā)展變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 下的宏觀經濟調控;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展。

  2.經濟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識記:經濟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領會:經濟全球化的原因;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

  簡單應用:經濟全球化在當代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原因;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在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

  綜合應用: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

  識記:人類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和更替的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領會: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質。

  簡單應用: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綜合應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一個復雜的、曲折的、長期的歷史 過程。

  四、本章重點

  壟斷的形成;壟斷和競爭;壟斷組織的形成與發(fā)展;壟斷利潤及其來源;壟 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國家壟斷資本主 義的基本形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 實質;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經濟全球化在 當代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原因;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的主要表 現(xiàn)、原因和實質;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資本主義向社會主 義的過渡是一個復雜的、曲折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第六章 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學習本章,要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一國到多國的 發(fā)展,社會主義在一國首先勝利的理論,社會主義在 20 世紀的實踐;要認識科 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包括經典作家的論述和當代人的探索;要了解在經濟文 化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以及社會主義道路的多樣性; 還要了解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課程內容

  1.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2.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3.在實踐中探索現(xiàn)實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

  4.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識記: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領會: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社會 主義制度從理想到現(xiàn)實,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斯大林領 導下的蘇聯(lián)對社會主義的探索。

  簡單應用:無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徹底、最深刻的革命;社 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fā)展。

  綜合應用:社會主義從一國到數(shù)國發(fā)展的歷史貢獻與經驗教訓;習近平新時 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識記: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社會主義公有制;按勞分配。

  領會: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社會主義的計劃調節(jié);社 會主義要合乎自然規(guī)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簡單應用: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根本依據;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和基本 特征;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實質。

  綜合應用: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3.在實踐中探索現(xiàn)實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

  識記: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改革。

  領會: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發(fā)展 道路多樣性的原因。

  簡單應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綜合應用: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開拓前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自我發(fā)展和 完善。

  4.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識記:馬克思主義政黨。

  領會: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 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

  簡單應用: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堅持和改善馬克思主義政黨 的領導。

  綜合應用: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本章重點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無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徹底、 最深刻的革命;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 主義的探索;社會主義從一國到數(shù)國發(fā)展的歷史貢獻與經驗教訓;新時代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的主要內容;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 原則;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多樣性的原因;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馬克 思主義政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對共產主義社會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學習本章首先應通過馬克思主 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科學預見的共產 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其次應通過對共產主義社會兩個發(fā)展階段的分析,認識共 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了解實現(xiàn)共產主義偉大事業(yè),要經 歷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再次要認識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 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期發(fā)展過程,才能在將來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最 后必須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并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 理想相結合,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事業(yè)中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二、課程內容

  1.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2.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3.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識記: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領會: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展和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經濟的計劃調節(jié)管理和商 品經濟的消失;階級的消滅和國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簡單應用:實行社會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綜合應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全人類的徹底解放。

  2.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識記: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

  領會:經濟落后國家實現(xiàn)共產主義須經歷更長的實踐過程。

  簡單應用: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特點;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不斷實 踐的長期過程;共產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實現(xiàn)是長期、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

  綜合應用:人類社會歷史必然發(fā)展到共產主義。

  3.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領會: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條件;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 同理想。

  簡單應用: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

  綜合應用: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四、本章重點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人 類社會歷史必然發(fā)展到共產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共 產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實現(xiàn)是長期、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 主義的必由之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積極投身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一、課程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

  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專業(yè)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 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guī)定。

  本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度和廣度,規(guī)定了課程自 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 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

  二、本課程的自學教材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3 年版。

  三、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共 3 學分,學生在學習中須遵循以下學習方法:

  第一,在全面學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增強對知識點和重點內容的記憶。 自 學應考者首先應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教材的內容,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對重點章節(jié)的 學習,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知識點和重要理論。

  第二,在學習中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一門理論科學, 它的理論原理既是對社會實踐的總結和概括,同時又會用于對社會實踐的分析, 指導社會實踐的發(fā)展并在社會實踐的發(fā)展中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因此,在學習中,把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實踐,以及人類 社會發(fā)展的實踐結合起來進行學習,不僅可以領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也 可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第三,緊扣教材和考試大綱進行學習。考試大綱有規(guī)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 標,是自學應考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教材的內容 則是考試大綱所規(guī)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fā)揮。自學應考者在學習中緊扣 教材和大綱進行學習,既可以全面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也可以抓住 該課程的重點內容和考點。

  第四,自學應考者必須保證有必要的自學時間。自學應考者應根據該課程的 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自學時間。建議初學該課程的自學應考者,每 個學分至少安排 50 個小時的自學時間。

  四、對考核內容的說明

  1. 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課程中各 章的內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因此,課程自學 考試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考試內容是以分解為考核知識點的方式給出的。由于各知識

  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自身的特點不同,自學考試對各知識點按四個 認知層次確定其考核要求。

  2. 在考試之日起 6 個月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 制定或修訂的法律、法規(guī)都將列入考試范圍。

  五、關于考試方式和試卷結構的說明

  1. 本課程的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滿分 100 分,60 分及格??荚嚂r間為 150 分鐘。

  2. 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shù)比例大致為:識記占 20%, 領會占 40% ,簡單應用占 20% ,綜合應用占 20%。

  3. 要合理安排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的難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 四個等級。

  4. 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主要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各 題型的具體形式可參見本大綱參考樣卷。

  附錄

  參考樣卷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提出的各項任務, 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

  A. 主觀條件 B. 客觀條件 C. 理論基礎 D. 理論前提

  2. 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 政治觀點 B. 認識觀點

  C. 實踐觀點 D. 發(fā)展觀點

  3.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qū)別在于如何回答

  A. 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 B. 世界可否被認識的問題

  C. 世界的存在是怎樣的問題 D. 世界有否統(tǒng)一性的問題

  4. 實踐作為一種感性物質活動,強調的是

  A. 實踐具有客觀性 B. 實踐具有主觀性

  C. 實踐具有能動性 D. 實踐具有歷史性

  5. 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中,本質和現(xiàn)象反映了

  A. 事物之間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B. 事物的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間的關系

  C. 事物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關系

  D. 事物的根本性質和表面特征間的關系

  6. 意識的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意識活動

  A. 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 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C. 具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D. 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

  7. 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認識主體所具有的突出特點是

  A. 能動性 B. 社會性 C. 歷史性 D. 客觀性

  8. 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句話強調的是

  A. 認識過程中摹寫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B. 認識過程中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C. 認識過程中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 D. 認識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9.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路線,就必須在工作中堅持

  A.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B. 一切從主觀的愿望出發(fā)

  C. 一切從理論出發(fā) D. 一切從臆造的規(guī)律出發(fā)

  10. 除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另一對社會基本矛盾是

  A.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矛盾 B. 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矛盾

  C.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D. 先進意識和落后意識的矛盾

  11. 既承認歷史發(fā)展的決定性又承認歷史發(fā)展的選擇性,這屬于

  A. 歷史唯物論觀點 B. 相對主義觀點

  C. 歷史循環(huán)論觀點 D. 折中主義觀點 12. 階級產生的物質前提是

  A. 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 B. 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剩余產品

  C. 用特權侵吞共有財產 D. 由于產品分配不公,出現(xiàn)兩極分化

  13.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是

  A. 群眾觀點 B. 實事求是

  C. 英雄觀點 D. 唯物史觀

  14. 兩種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換的原因在于,它們

  A. 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B. 都是具體勞動的產物

  C. 對人們有共同的效應 D. 在生產中都耗費了一般的人類勞動

  15. 由于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屬于

  A. 絕對剩余價值 B. 超額剩余價值

  C. 相對剩余價值 D. 超額利潤

  16. 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運動

  A. 只包括流通階段而不包括生產階段

  B. 只包括生產階段而不包括流通階段

  C. 是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的統(tǒng)一

  D. 是購買商品和銷售商品兩個階段的統(tǒng)一

  17.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 政黨制度 B. 國家制度 C. 選舉制度 D. 文官制度

  18.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到冷戰(zhàn)結束前,西方主要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處于

  A.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 B.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C.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D.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19. 壟斷資本實現(xiàn)其經濟上統(tǒng)治的方式是

  A. 股份制 B. 合作制 C. 壟斷制 D. 參與制

  20. 壟斷組織實行壟斷價格的根本目的是

  A. 擴大市場份額 B. 降低生產成本

  C. 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D. 獲取平均利潤

  21.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方面新變化的是

  A. 在生產管理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運用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 在所有制方面,出現(xiàn)了資本社會化、股權分散化趨勢,法人所有制崛起

  C. 在勞資關系方面,建立了勞資共決、職工參與管理和持股、終身雇傭等制度

  D. 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會福利政策,通過再分配手段緩和社會矛盾

  22. 19 世紀初期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包括

  A. 法國的圣西門 B. 法國的傅立葉

  C. 英國的歐文 D. 英國的莫爾

  23. 社會主義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務是

  A. 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B.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

  C. 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 D. 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24. 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另一個是

  A. 農民運動的發(fā)展 B.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

  C. 階級矛盾的激化 D. 杰出人物的出現(xiàn)

  25. 集中體現(xiàn)著共產主義社會主要特征和本質要求的原則標志是

  A.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B. 各盡所能,按才能分配

  C.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D. 各盡所能,按地位分配

  二、簡答題

  26. 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

  27. 簡述真理與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

  28. 簡述貨幣的本質及其職能。

  29. 列寧指出: “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fā)展,不會有時出現(xiàn)大幅度 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同樣是在探索 中曲折前進的。你對此如何理解?

  30. 為什么說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 3 小題,考生任選其中2 題作答。如果考生回答的題目超過 2 題,只 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 2 題計分。

  31. 試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系的原理及其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

  32. 試述如何正確分析和評價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33. 試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發(fā)展的原因。

  大綱后記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自學考試大綱由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 員會公共課課程指導委員會組織制定,中國人民大學張雷聲教授、北京大學劉軍 教授負責修訂工作,北京大學楊河教授、北京大學白雪秋教授、北京大學張守民 教授負責審稿工作。

  對參與本大綱修訂和審稿的各位專家表示感謝。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
公共課課程指導委員會

  2024 年 8 月

標簽:??????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間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gskzp.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聯(lián)系我們 | 浙ICP備2023018783號